携手同行,共创辉煌!
综合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九三学社北京市委:铺陈绿色基建,推进副中心海绵城市建设

发布日期:2021-01-25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九三学社北京市委员会提交了党派提案,呼吁以绿色基建为基础,打造功能多样兼顾海绵和城市功能的绿色基础设施,推进北京城市副中心海绵城市建设。
  早在2016年,通州区就被确定为全国第二批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也是北京市唯一的平原试点区。试点总面积19.36平方公里,西南起自北运河,东至规划的春宜路,北至运潮减河,包含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在此范围内的住宅小区、公共建筑、公园绿地、市政道路、河道都将进行相关建设。
  提案执笔人、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水务与工程研究分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陈利群介绍,在三年多的时间里通州区海绵城市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完成了通州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区试点建设任务。但是城市副中心海绵城市建设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受外部输入影响,通州区主要河流水质仍然为V类或劣V类;在从试点到全域海绵城市建设中,总规绿色基础设施与海绵城市专项建设之间,存在衔接不畅现象;在由建设转向运维后,海绵城市运维也尚存在不确定性。
  经过调研,九三学社北京市委共提出4条推进城市副中心海绵城市建设的建议。
  首先,要在流域层面整体谋划,编制北运河绿色基础设施规划。通州北运河的污染物主要来源于温榆河、通惠河、凉水河等上游河流,涉及多个城区,因此北运河的水环境治理需要从全流域着手,合理评估各子流域和行政区的点源污染、面源污染负荷,确定重点污染源及污染物。在此基础上,合理确定建设项目,明确建设项目管控要求,与“十四五”规划衔接,保障项目建设落地、水环境改善等目标可达。
  其次,要打造功能多样兼顾海绵和城市功能的绿色基础设施。具体而言,要充分发挥通州西北部河网水系净化上游河道水系水质的功能,建设大型生态湿地,既能净化水环境,也起到调蓄洪水的作用,还可保护生物多样性。此外,还应积极建设城市公园,遵循自然本底特征,尽量保留水系的排水通道,同时建设绿道串联城市公园,绿道的设计要满足海绵城市相关要求。
  三,应出台促进由试点到全域海绵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政策,引导社会对海绵城市建设的热情。同时,建议城市副中心设立海绵城市标志,可通过向社会广泛征集,发挥各方力量,推广海绵城市理念,并建立海绵城市专项资金,对规划、设计、建设、施工、运维单位评优奖励。
  最后,以海绵城市运维为抓手,推进副中心海绵城市建设效果持续。三分靠建,七分靠管,海绵城市建设效果好不好,得靠管理,靠后期的运维。目前,海绵城市没有成熟运维方法,建议北京城市副中心选取一个合理的片区,引入科研机构与海绵城市运维机构合作,长期跟踪研究海绵城市设施的效果及运维,产学研一体,研发相关运维产品,形成较为成熟的运维方式,持续保障海绵城市效果。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