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同行,共创辉煌!
综合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本市供水行业通过技术创新助推供水管网改造和管理精细化

发布日期:2020-11-19 来源:上海水协
  城市供水管网是保障城市经济社会安全运行的生命线。上海城市供水历经约140年的建设发展,形成了体量巨大、错综复杂的地下管网系统。至2019年底,全市口径75mm及以上的供水管道总长度近39000公里,其中有8000公里左右的管道是敷设时间超过30年以上、建设标准不高和材质不符合现行标准的老旧供水管道,对上海这座超大城市供水系统安全运行造成一定影响。
  近年来,上海供水行业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提高供水安全保障,让人民群众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上下功夫;积极探索以老旧供水管道改造更新为载体的提升供水水质、降低管网漏损和保障管网安全运行的系统治理措施,努力为上海市民提供更优质、更高效和更安全的供水服务。在即将开始的“十四五”期间,本市供水行业将采用新技术和新方法对2000公里以上老旧供水管网进行更新改造,持续提升供水管网精细化运管能力和水平。
  “智能检测”助推城市供水管网运管精细化
  “像绣花一样精细”地管理好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地下庞大的供水管网,供水行业应用Sahara等管道内检测新技术,为管道进行全面“体检”。Sahara技术的全称叫Sahara系缆式检测技术,可以在不断水的情况下,在供水管道内部进行检测,确定漏点位置和估算渗漏量,并对管道内壁气囊进行定位和长度测量。在此基础上,绘制三维管道走向图,进行温度和压力测量并提供视频资料,使工作人员可以清晰掌握阀门状态、支管、内衬层质量、堆积物及局部淤塞等关键信息,同时对金属管道腐蚀情况进行评估。目前,本市供水行业采用该技术检测的管道口径为DN300-DN1800,材质包含预应力混凝土管、PE管、钢管、铸铁管、球墨铸铁管等,最大检测管道的管龄超过120年。
  “微创技术”助力老旧供水管网改造高效化
  传统的供水管道更新改造一般需要开挖路面占道施工,不仅影响交通,还会引起扬尘和噪音,对城市交通和市民生活造成一定影响。本市供水行业正在积极探索“管道微创技术”,即非开挖修复老旧供水管道。以鲁班路(中山南一路至龙华东路)路段管道改造为例,该处原有一根1966年敷设的全长250米DN300灰口铸铁管,服役超过54年,近年来频繁出现渗漏等情况,受周边交通等影响,迟迟无法施工。在与黄浦区相关部门深入沟通后,今年“夏令热线”期间,本市供水单位首次运用CIPP常温原位固化开挖修复新技术,将浸渍好树脂的玻璃纤维软管拉入待修的老旧供水管道中,充气后进行常温固化,并在修复后实施全生命周期的智能检测维护。该技术在供水管道造的成功试点应用,高效助力了上海城市老旧供水管道改造施工,有效降低了扰民现象,切实体现“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思想理念。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上海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勇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努力成为更高水平改革开放的开路先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排头兵、彰显“四个自信”的实践范例,更好向世界展示中国理念、中国精神、中国道路。
  上海供水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光荣传统的行业,站在时代发展的前列,供水行业将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研究探索本市供水管网运行管理的新技术,全面提升城市供水管网运维管理的精细化水平,把握机遇,永立潮头,为上海超大型城市安全优质供水不懈奋斗!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