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同行,共创辉煌!
综合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合肥二次供水“最后一公里”再添硬核保障

发布日期:2020-10-13 来源:安徽水协
  “您家住几层?用的是二次供水么?您知道二次供水归谁管?小区水箱多久清洗一次,有没有水质检测报告?”相信面对小编的这一系列问题,您还得挠头想一想:“什么是二次供水?我家用的是二次供水么?”
  今天,小编就和您来聊聊咱身边的二次供水。首先跟您分享一个重磅消息:又一项和我们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新规出台了——新版《合肥市二次供水管理办法》已经市人民政府第64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自2020年10月1日起施行。
  这部新规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呢,让小编带您一探究竟。
  什么是城市二次供水?
  居民住宅楼层不高时,自来水可以通过自然压力直接进入到住户家中,实现自来水“市政直供”。但是当楼层较高时,自来水就“爬”不上去了。这个时候,就需要通过储存、加压等设施经管道供给,把水送到高层居民家中,这就是通俗理解的“二次供水”。
  近年来,随着合肥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高层建筑体量不断增大,二次供水已经成为自来水供应链条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目前,在合肥市城市公共服务范围内,已建成含有二次供水的住宅小区1500多个,涉及用户约106.25万户。二次供水方式已经广泛应用于合肥市高层住宅,不仅缓解了城市供水压力不足和水量分配不平衡问题,还有效解决了高层建筑和低水压区用户的用水。
  目前,合肥市主要存在三种二次供水管理现状:已经移交供水企业管理的,由供水集团进行专业的管理和维护,长期安全、稳定运行。正在新建的小区,统一按照《合肥市二次供水管理办法》和住建部《二次供水工程技术规程》的最新要求进行建设,泵房数量以15%-20%的比例增长。还有一类小区,是由物业自管未移交的小区,这些小区大部分属于“三无”小区,有的是水表未出户,实行总表供水;有的是水表已出户,但二次供水泵房及配套设施不符合验收标准。二次供水的主要问题也都集中于此。
  这类小区由于二次供水设施建设标准不统一、管理主体多元化、日常维护不规范,造成部分小区内部供水管道“跑冒滴漏”,存在水质被污染风险等问题,市民对于实行规范建设、统一管理,提高二次供水水质和服务水平的呼声日益高涨。解决好用户用水的“最后一公里”,成为了合肥供水集团的大事。
 
  小编了解到,合肥市二次供水设施接管起步较早,早在2007年,市政府于便印发了《合肥市二次供水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原《办法》”),对加强合肥市二次供水管理,规范二次供水设施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让合肥市成为首批由供水企业接收二次供水管理的城市之一。
  在此后的13年时间里,合肥供水集团以服务民生及城市建设与发展为己任,勇担社会责任,创新管理思路,通过完善顶层设计、构架管理体系、制订技术标准、顺畅办事程序、公开规范招标,进一步规范二次供水设施在设计、施工、监理、验收和监督管理等方面的要求,积极探索适应合肥城市发展、利于百姓美好生活的“合肥二次供水模式”。
  新规有哪些新变化?
  尤其是近几年,合肥市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加速跑”,城市二次供水管理面临新情况、新问题,原《办法》中有些条款规定已逐渐不能适应供用水关系的发展需要,并且在早期建管分离的模式下,大部分未接管的二次供水泵房建设未按供水企业统一标准建设,造成泵房设施运行不稳定,影响二次供水用水安全。
  为满足合肥市城市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品质提升的需要,同时为切实解决居民住宅二次供水问题,特别是目前合肥市存量二次供水泵房存在的问题,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的背景下,时隔13年,合肥供水集团积极倡导并提出新时代下合肥城市二次供水的新思路和新举措,2020年7月24日,合肥市人民政府第64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合肥市二次供水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
  9月28日,全市召开了《管理办法》宣贯会议,诸多亮点引人关注。小编带大家先睹为快:
   鼓励由供水企业统建统管
  对新建的居民二次供水设施,鼓励建设单位委托供水企业统建统管,推进实施合肥市二次供水统建统管,实现“建管合一”,解决好“最后一公里”的水质安全问题,真正实现城市供水有序有效管理。
   明确二供改造的责任主体
 将县(市)区人民政府作为二次供水设施改造工作的责任主体。明确了合肥市存量二次供水泵房改造责任主体、资金来源、移交管理中各方责任。
   推动存量二次供水泵房改造
  老旧居民住宅区的二次供水设施,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统筹资金,由城市供水企业按照标准进行整改后接收,推动了二次供水改造的实施,解决“最后一公里”供水遗留问题。
   二次供水水价单独制定
  在基本水价之外,单独设立了二次供水水价,并由价格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实行统一定价,并明确了指定用途。目前,在基本水价外,合肥市二次供水水价为1.05元/立方米,仅向由供水企业负责运营维护的二次供水用户收取。
   提升二供设施水质检测和清洗管理
  明确了二次供水水箱的清洗消毒频率以及二次供水水质检测频率“每季度不得少于一次”,同时明确了二次供水设施维护单位的水质检测和清洗消毒义务以及具体的工作要求,保障了二次供水的用户水质安全。
   强化二次供水设施安全管理
  进一步具体规定了供水设施的安全保护范围。并规定在供水企业做好管理维护的同时,并不免除物业服务企业的日常安全协助义务,更加切合合肥市的二次供水工作实际,为实现二次供水的安全管理提供了双重保障。
 
  合肥供水怎么做?
  作为公用事业企业,水压稳、水质优始终是合肥供水集
  团的工作核心。但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城市二次供水泵房
  建设、管理、维护等一直存在诸多不规范的地方,对群众安全稳定用水造成威胁。
  面对难题不回避,面对责任勇担当。供水集团始终坚持民生至上,秉承工程建设、水质管控、漏损控制、效能服务“四条主线”管理思维,通过完善顶层设计、构架管理体系、制定技术标准、规范日常管理,积极推行“建管合一”,做到“技术标准、建设标准、验收标准、管理标准”四个统一。泵房接管后,以“一单制”形式规范信息档案,强化日常管
  理,落实日常巡检、季度维保及水箱清洗消毒,远程运行监控等工作。
  截止2020年8月,合肥供水集团已接管全市居民生活二次用水泵房1365个,覆盖全市超90%的高层居民生活泵房,接管率全国领先。为最大限度降低水箱清洗对用户的影响,近期合肥供水集团正在试行双水箱建设模式,努力实现不停水清洗水箱。
 
  值得关注的是,2020年,合肥供水集团从保障二次供水水质、水压、服务等方面,总结多年的泵房建设规范及管理经验,提出建立《住宅二次供水泵房建设标准》,正在申报2020年度合肥市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已获得立项批复。同时配套建立标准化泵房示范点,对增压、控制、安全、环境、保障五大系统进行规范,全面推动标准化泵房建设工作。
  位置规划上,淘汰楼顶水箱蓄水方式,明确要求二次供水泵房必须设置在住宅建筑地下负一或负二层,多选择独立、明亮、洁净的空间环境,最大限度的降低污染风险;智能控制上,依靠强大的控制系统集成各功能模块,确保水泵机组智能、低耗、稳定运转; 安全防恐上,全面实行二次供水防恐远程监控系统,依靠门禁管理、非法闯入声光报警、视频监控对讲、数据采集及远程控制功能,全方位杜绝泵房安全隐患,目前共1057个二次供水泵房已完成防恐远程监控系统改造;环境系统上,针对各小区建筑设计的不同,明确规范泵房土建、装修、管路布设、控振降噪,排水、通风及VI标识,确保泵房各项功能的实现;设备保障上,对泵房运行必须设备外的各种设施、比如水量、水质、电力及应急保障等进行完善,完备的保障系统确保泵房长效稳定运行。
  此外,供水集团还积极从技术及管理上分析问题原因,探索解决措施,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改造方案,以期通过技术改造实现挖潜增效。根据用水时段、水箱水位高低等参数对水箱进水进行控制,实现了二次供水泵房“低峰蓄水、高峰出水”的错峰供水自动调控模式。该技术逐步“复制”后,产生效能相当于新建一座日产能10万立方米的水厂。
  10月1日,新版《合肥市二次供水管理办法》就要和大家见面了,这也预示着合肥城市二次供水建设管理将迎来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管理的新时代,合肥供水集团将更好地以实际行动践行“四条主线”管理思维,打通城市供水“最后一公里”,为合肥聚力打造“五高地一示范”提供强有力的供水保障。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