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同行,共创辉煌!
综合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新闻

全面建小康 奋斗有常水

发布日期:2020-09-23 来源:江苏水协
  全面建小康  奋斗有常水
  水是生命之源,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多年来,常州通用自来水有限公司始终坚守“聚合点滴,润泽生民”的情怀,以滴水穿石的坚毅,聚焦民生热点,提升优质服务,全力服务常州经济社会发展,助力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建设美丽常州的新时代征程。
  9月16日下午
  公司员工朱鹏飞
  应邀参加红色青果电台专访
  讲述自来水“从无到有 从有到优”的变迁
  广大常水人在全面建设小康的进程中
  用润物细无声的默默奉献
  凝心聚力  真抓实干
  砥砺奋进  精益求精
  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目前通用水司下辖魏村水厂和西石桥水厂两座城市自来水厂和滨江水业一座工业水厂以及若干增压站,日供水能力从1970年的4万立方米经过多次投扩产,跃升到106万立方米,并逐步形成以常州市区为主,涵盖新北区、金坛区、武进郑陆、横山桥、经开区、丹阳皇塘、江阴利港、璜土等周边地区,且和武进区同城同网的城乡一体化供水格局。管网总长度9283公里,供水面积620平方公里,服务人口230多万,建成区公共供水覆盖率达到100%。
  多方联动守护安心用水
  为保护水源地的安全,通用水司在利港、魏村两处长江取水头部实施24小时水质在线监测数据与水域视频监控信息,并与市环保部门和长江海事部门建立了水污染应急响应联动机制,并实现了信息共享。同时与长江沿线供水企业之间建立了信息交流平台,遇长江水质突发情况兄弟城市之间可实现信息实时互通,增强应急处置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保护水源地的同时,通用水司在2015年还完成3800万元投资的德胜河应急取水头部建设,使供水安全保障得到进一步提升。
  为确保水质安全,通用水司实现了对源头到龙头水质的全过程管控,建立健全了班组、水厂、水质检测中心三级水质化验体系,每月对长江原水、出水、全市70个管网点、5个管网末梢点进行106项全项检测均达标,出厂水、管网水水质合格率达100%。
  为进一步强化应对原水微污染事件的能力,水司2016年投资4.2亿元建设西石桥水厂和魏村水厂所产自来水全量深度处理改造工程,采用“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最大程度降低原水水质波动对自来水生产过程可能带来的影响。该项目2018年10月投产运行,比省政府要求完工时间提早了2年,“深度处理”后两大水厂出厂水质均达到直饮标准出厂水,由此供水标准从合格水提升为优质水。
  改造老小区管网解决民生热点
  我市部分始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老居民住宅小区由于供水基础设施建设标准较低,居民一直受到水压、水质不稳定,水费负担不合理等问题的困扰。为此,我市自2000年至2010年实施户表改造,基本实现了全市居民用水一户一表,方便了群众,解决了不合理收费问题。
  老住宅小区供水管道老化、材质落后等原因引起的水压水质不稳等问题,通用水司多年来每年投入资金1000多万元,已相继对戚墅堰片区、白云新村、勤业四村、清园小区、通济新村、花园南村、清潭五村等老居民住宅小区的供水管道进行整体改造。今年更是投入3000多万元,对天宁区五角场东、钟楼区的杨柳巷小区等15个老旧小区进行改造,将使水压低、水质差等问题得到了根本解决。
  为切实做好做实此项民心工程,通用水司还制订了5—10年的短期规划和10—20年的长期规划,建立了管网维护改造长效机制,对现状市政道路管线情况开展综合普查,密切关注各区道路大修、改造计划,谋求同步实施供水管网更新改造。
  “常州模式”提升百姓幸福感
  在2005年之前,二次供水由于水质差、水压不稳、渗漏严重等问题,矛盾较为突出。我市通过充分调研论证,于2005年9月率先出台了相关《办法》,明确居民住宅的二次供水设施由供水企业统一设计、建设和运行管理,在全国首次实现了二次供水的“同城、同网、同价”模式,较好地解决了二次供水存在的问题。
  目前,通用水司采用智能化手段,运用新技术、新理念,从物防、人防、技防三方面提升水质保障能力,形成了一套领先于全国的二次供水“常州模式”。管理的二次供水泵房数量共546个,涉及小区490个,服务人口达40.5万户,二次供水水箱均采用食品级不锈钢材质,全程封闭管理,每年配合各级卫生监督部门、疾控中心进行卫生督查300余次,接受水质抽检近200次,合格率100%。
  同时,通用水司构建“一门一人一次一网”的水务服务新格局,不断提升用户幸福感。推行“互联网+”服务模式,联合不动产智慧云平台开通一站式过户业务;在市政务服务中心与燃气窗口开展“水气合窗”,并开辟市区四大主营业厅与燃气互办业务专窗,让客户只跑一个厅、提供一份资料即可办理水、气相关业务;新增微信公众号、网上营业厅、电话报装等线上报装服务,允许“边补齐材料,边受理审核”,减少群众和企业办事的时间成本。
  打造四超四零服务品牌,即:供水设施建设超前规划,服务重大项目超前接触,涉及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超前调研决策,遇到民生保障和发展问题超前主动解决;服务发展零距离,服务项目零障碍,服务市民零投诉,服务管理零差错。
  智慧水务助推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通用水司不断加大技术和管理创新的投入,开展技术攻关“百人计划”和管理提升“百人计划”,确立了41个科研课题,共有300多名员工参与研究实践。历时两年时间,“双百计划”硕果累累,首批技术攻关“百人计划”收获了22个软件著作权、14个实用新型专利和2个发明专利;管理提升“百人计划”收获了一批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和计策,已出台相关制度并执行,解决了公司长久以来的部分管理难题,加快推进了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进程。
  “常州市太湖流域水源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与应用示范”课题,是通用水司作为供水企业在国内首次牵头申请的国家“十三五”水专项研究,联合清华大学、同济大学、河海大学等高校和单位开展技术合作,围绕“十三五”水专项饮用水主题总体要求,开展5个子课题的研究。目前已形成3个主要研究成果,每个成果都包含多个具有创新性的关键技术,应用后将全面提升常州市从源头到龙头系统精细化运行管理水平。
  构建常州城区供水安全运行管理平台,形成原水水质监测、水厂全流程水质监测、管网水质监测、二次供水水质监测等多级水质监测系统;并通过平台提供多种高效的管网数据编辑工具,解决数据杂乱、不直观、统计无条理的问题,使数据间可以有效地关联、比对和互动,实现防淹预警,工程管理、抢维修工单管理等功能,力争2021年前实现二次供水泵房及运行维护工作全面信息化,实现“智慧泵房,智联供水”。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