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规院驰援湖北恩施,顺利完成应急供水任务!
01 驰援湖北恩施,保障供水安全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作为“国家供水应急救援能力建设”项目的建设单位,在接到救援指令后,院长王凯、党委书记王立秋高度重视、亲自部署,组织水务院于7月21日连夜开展工作,成立恩施应急供水救援工作组,第一时间与湖北省、恩施市供水主管部门、华中基地等单位对接,了解当地灾情和供水状况。连夜组织召开技术会议,研判事件情势,与国家供水应急救援西北基地和西南基地对接联动,做好增援准备,联系应急救援装置生产单位做好现场技术支持,并迅速对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供水水质监测中心的6台应急救援车辆进行整备,上装搭载仪器设备和各类物资,随时做好出发开展供水应急监测准备。

国家供水应急救援车队马力全开连夜工作
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统一部署,中规院水务院副院长张志果、水质所副所长郝天、工程师宋陆阳等组成应急供水现场工作组,于7月22日抵达恩施,快速投入到国家供水应急救援工作中,与救援水车运行团队一起进行设备运行调试、开展水质检测并提出工艺优化建议,保障了应急水车持续稳定制水。
中规院应急供水工作组张志果向湖北省副省长曹广晶介绍国家供水应急救援水车情况
恩施消防、园林等部门派出的运输车辆以及当地群众纷纷到应急水车现场运水、取水,国家供水应急救援车队的到来,有效缓解了恩施当地用水困难问题,同时提振了政府抢险救灾的信心和决心。湖北省、恩施州等各级领导先后多次到车队工作现场考察,并对供水应急工作表示高度赞赏和感谢。
老百姓纷纷来应急车队接水

消防车、园林运水车纷纷到应急供水车接水转运
中规院应急供水工作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过硬的专业技术和坚定的决心全身心投入到应急供水工作中去,在参与国家供水应急救援车辆调试运行工作的同时,先后多次赴恩施主要水源地、水厂、泵站、小区开展实地踏勘,向当地供水主管部门、自来水公司、当地群众详细了解供水情况,24小时现场跟踪供水抢修进展,研判恩施供水发展情势,从应急水源选择、净水技术工艺、水质监测、应急供水调度等方面提出了大量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中规院应急供水工作组郝天连夜驻扎现场开展工作

应急供水工作组宋陆阳在应急水车现场连续开展水质监测
7月27日,经过几个昼夜的连续奋战,恩施市二水厂、三水厂恢复部分产能,城区逐步恢复了分片区分时段供水。国家供水应急救援车队顺利完成应急供水任务,有序关停制水车辆设备并撤离恩施市。自7月22日晚8点40成功制水至7月26日22时停止制水,4台应急净水车共计制水1459.5吨,为78台送水车装水,共计为恩施居民送水931.5吨。制水期间,2台水质监测车累计检测204样次水质,所有检测结果合格。

中规院应急供水工作组在党旗下合影
中规院应急供水工作组的工作得到了湖北省恩施州恩施市有关部门及当地群众的高度肯定和感谢。为了保障恩施战胜灾情,老百姓早日恢复正常生产生活,工作组分批结束应急供水工作,返回北京,工作组保持与恩师相关部门密切联系,将继续跟踪供水情况,提供技术支持,以勇于担当的决心,协助恩施打赢饮用水安全保卫战。02 国家供水应急救援能力建设

国家应急供水救援基地分布示意图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2015年启动实施“国家供水应急救援能力建设”项目,在辽宁抚顺、山东济南、江苏南京、湖北武汉、广东广州、河南郑州、四川绵阳、新疆乌鲁木齐建设国家应急供水救援中心,设置保养基地,各配备一套应急供水设备。每套装备包括5立方米/小时移动式应急净水装置4台、有机物及常规指标水质监测装置1台、重金属及常规指标水质监测装置1台、应急保障装置1套(包括通讯工具、动力保障、照明及物资材料储备、水样采集设备等)。2019年11月14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举行国家供水应急救援装备移交工作会议暨授牌仪式,黄艳副部长主持会议并讲话,向各国家供水应急救援中心区域基地授牌。中规院依托长期开展科研和社会公益工作打下的坚实基础,承担了本项目应急救援装置的建设任务。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领导下,认真落实项目总体部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开拓创新,先后开展应用调研、设备比选、工艺设计、生产建造、竣工验收,历经三年如期圆满完成建设任务,装置于2019年底移交给全国八个国家供水应急救援中心区域基地。应急状况下的供水安全保障能力,事关灾后群众的饮水安全和基本生活保障,为实现多种突发事件下的快速响应,在国家层面构建城镇供水应急救援体系意义十分重大。此次供水应急救援,是8个国家供水应急救援基地组建以来,首次进行的实战应急供水救援。